重访72年的寻亲路 —— 特约记者的见闻与感悟

来源:楚华看点     时间:2021-07-13 20:22:03    浏览量:
分享到:

 云上通山报道:(特约记者  张长征) 数篇关于通山县解放初期乔凤山烈士为了“剿匪”而负伤牺牲在通山的报道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,吴兴发捐赠一幅 “十二莲花”棺木厚葬了乔凤山,感动了亿万华夏儿女,四代人为了烈士的嘱托而不遗余力地寻找到了烈士的亲人,诉说着世间今古传奇。7月12日,咸宁日报再次派出以向东宁为首的4人报道组,走进了通羊镇赤城村城坑村。

记者知悉后,约同通山县宣传部副部长孔帆升跟随报道组走进城坑庄。正巧,咸宁职业学院的部分预备党员在徐教授的带领下,一行八人也来到了城坑庄探访,三台车子沿着逶迤的“蛇形”公路飞驰,正值初伏,连日来的烈日灼烤,让这个密不透风的山谷显得格外闷热。想燃一支烟,打开车窗,一股湿热的风吹进车内,一股汗会立马顺着身上毛孔倾涌而出,孔帆升却拿着保温杯时不时拧开盖,吹着漂浮的茶叶中散发的热气,咕噜咕噜地喝着热水,炙热的茶水从口中一直热到心窝处,让人直冒汗。

 

 

乔凤山烈士的故事在这里传开后,慕名而来探访英雄的不在少数,让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火热了起来,一个劲地都在追问吴兴发为了什么要捐献“十二莲花”棺木?四代人是哪来的毅力一直追寻烈士的亲人?在茫茫人海中大海捞针,又是如何找到烈士的家乡的?这是一个焦点话题。

咸宁日报报道组的到来,让这个小村庄沸腾起来。当两台摄影机镜头聚焦对准吴家声夫妇的时候,焦雪芬老师落落大方地坐下来,其夫吴家声却显得不知所措,其弟吴家荣、吴家亮在一边递水送烟忙个不停。小孙子哭着蹭在焦老师身上凑起“热闹”,儿子吴高波忙向前哄他去另外一个好地方找吃的。

咸宁日报记者周萱:“为什么捐赠棺木后,还要去找烈士的亲人,仅仅是一句烈士的嘱托?或有其它想法?”

焦老师:“不仅是嘱托,那是烈士对我家的信任,就有一种力量的传承,支撑着我们四代人一代代寻找下去,为了不断地寻找烈士,再大的困难、再大的非议,这种信念支撑了我们七十多年,现在,终于找到了,我们特别高兴。有人认为我们找烈士后代,是想讨要棺木钱,这次永年县领导来了,我连慰问金都不要,还要棺木钱?见到烈士的亲人,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乔凤山在您哪里是不是烈士?得到肯定答复后,我心就突然安宁了,我的一家人心愿终于了结了。”

“您为什么担心是不是烈士的问题?”咸宁日报记者周萱。

“我当然担心啊,烈士在通山牺牲,我们多次想立碑,总觉得不妥,让我们心情一直很不安,我多次去老烈士陵园查找烈士的名字,现在,新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上,找了很多遍,也没有他的名字,多次去找民政部门打听乔凤山是不是烈士,得到的答复都是否定的,我非常的不甘心,乔凤山是为通山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,他应得到崇高的名誉,这让我更加想寻找乔凤山的家乡,更想知道在他的家乡,他是否是烈士?若不是,我们可去证明,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”焦老师郑重其事地说。

“这些年来,您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找到烈士的后人的?”。

“我们写信、打听、查找,用的办法可多了,今年6月,我们的家族微信群发挥了很大作用,全家族都把心放在寻找烈士的话题上,这里,前面的记者报道里都说到了,我们是依靠了社会的力量找到的,这是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,太感谢他们了”。焦老师如释重负,长长吁了一口气。

“我记得小时候,父亲用自行车常带我去县城,每次都要去民政局打听乔凤山烈士的下落,每天早晨父亲总是满怀希望地去,晚上总是失望地空手而归”。一旁的二弟吴家荣对记者补充道。

 

 

现龄均八十多岁的吴著壮、吴宋兴、焦碧机三位老人,目睹了当年乔凤山烈士牺牲过程、见证了吴兴发义无反顾地捐献棺木情景。均接受了咸宁日报记者聂莹颖的采访,他们在更多啧啧称赞吴兴发主动捐献棺木的事,不约而同地说,那年代,困难不说,连吃饭都成问题,将准备一生的宝贵东西毫不犹豫地捐献出来,不要说那时很多人都不理解,就是放在今天,也很少有人做得到,但是,他们这一家人能做到了,确实不容易。受其曾祖父吴兴发影响,其后人如今个个不错,尤其,第四代人的四个兄弟个个将一颗红心向党,乐于助人,不计得失,有吴高尚、吴高波、吴金榜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其弟吴木樊不甘于落后,正在创造条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。

记者章文静采访吴高波,当谈到寻找烈士的愿望即将实现了,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时,吴高波表示:“通过七十余年的寻找,让我有一个更加强烈的信心,那就是对寻找那1927年或1928年参加革命而失踪三曾祖父吴守信(字,意城)充满了希望,相信能有那么一天,一定会实现让他尸骨回归故里的愿望”。

“烈士回到家乡后,我们会去河北缅怀他、祭念他,我会经常对孩子讲起这一段历史,让烈士的精神和曾祖父的义举世世代代传承下去,这就是我们的家风”。面对采访的记者,焦雪芬老师一字一句地说。

太阳下山的时候,天色将晚,劳累了一天的咸宁日报记者们个个汗湿衣衫,但采访仍意犹未尽,为了连夜赶稿,顾不上大家再三挽留的晚饭,匆忙赶往咸宁,在陪同咸宁日报记者返程的路上,城坑庄那家人的话语在耳边久久回荡,暧在心头。

 

上一篇:咸宁:举行宗教场所消防演练暨消防器材发放活动

下一篇:咸宁消防开展“关爱留守儿童 传递红门温暖”活动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