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海燕:二十余载育花路,以爱为光铸师魂

来源:楚华看点     时间:2025-07-17 20:21:51    浏览量:
分享到:

  在湖北省通山县迎宾路小学的晨光里,总有一个娇小的身影穿梭于走廊与教室之间。她是英语教师吴海燕,自 2001年踏上讲台,二十余载时光在粉笔灰与孩子们的笑声中悄然流淌。从青涩的班主任到县英语学科带头人,她用“五心”——爱心、热心、真心、虚心、潜心,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雕琢出不平凡的年轮,让每个走近她的孩子都看见成长的光。

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:用爱织就成长羽翼

 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守望。清晨的教室巡视是吴海燕雷打不动的习惯:数点未到的学生,为忘带早餐的孩子递上热牛奶,替贪凉的学生披上外套。这些琐碎的日常里,藏着她对“教师”二字最朴素的诠释。

  记得那个叫小谭的男孩,父亲残疾、母亲务工,家中还有智力障碍的弟弟。当吴海燕第一次看见他穿着沾满油渍的破衬衫来上课,便悄悄把他带回自家。“来,阿姨教你怎么把衣领洗干净。”她将儿子的衣物叠好塞进孩子怀里,又把崭新的文具和零食分给他的弟弟。为了补上小谭因家务落下的功课,她常常在放学后打开台灯,一笔一划辅导英语单词——三个月后,男孩作业本上的红勾越来越密,课堂上举起的手也越来越高。如今,小谭作文里总爱写:“吴老师的眼睛像星星,照得我想把所有单词都背会。”

  面对“不交作业就叫家长”的传统教育模式,吴海燕选择了另一条路。她发现孩子们恐惧的不是批评,而是父母的责骂。于是她把“请家长”换成“课间谈心”:没写完作业的孩子会收到一张“任务卡”,在她的陪伴下补完功课;进步的学生则会收获“班级荣耀榜”上的闪光贴纸。“惩罚像冰,会冻住孩子的勇气;而肯定是火,能点燃他们的自信。”她带的班级里,曾经的“后进生”渐渐成了课堂抢答的主力,英语优生率常年保持在 70%以上,那些曾经黯淡的眼睛,如今都亮着追光的渴望。

课上有星辰,游戏即学问:让英语课堂长出翅膀

  “Miss Wu,今天玩什么新游戏?”每天清晨,迎宾路小学的英语教室里总会响起这样的期待。2003年转教英语以来,吴海燕深知语言学习缺乏母语环境的困境,便把课桌变成“游戏场”:“Sharp eyes”练反应,“Touch and say”练触感记忆,“Find your friends”让单词在互动中生根。当孩子们笑着用英语完成“寻宝任务”,当课本里的对话变成情景剧,抽象的字母符号便有了温度。

  她带领英语组开展“课堂评价体系”研究,把口头表扬、分组竞赛、成长档案融入教学。在市级课题《激发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》的实践中,她设计出“阅读积分卡”,让孩子们用英语绘本兑换“班级小讲师”资格。这种“玩中学”的模式不仅让课堂活了起来,更让她的论文《课堂游戏与学习兴趣激发》斩获县级一等奖,录像课《高年级英语阅读》拿下全国展评一等奖。“当孩子们举着自己编的英语小故事跑来时,我知道教育真正发生了。”她笑着说,眼角的细纹里盛满了满足。

活水润新苗,匠心铸师魂:在深耕中成为光的源头

  谁能想到,这位在省级优质课竞赛中夺冠的英语名师,中师时并非英语专业。2003年临危受命转教英语,她曾抱着录音机逐句模仿发音,把老教师的课听成“默片”——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“如何用手势辅助语法教学”“游戏节奏把控技巧”。2014年赴英国研修时,她每天熬夜整理学习笔记,回国后带着全组教师开展“单元整体教学”研讨,最终带领团队在全县大赛中包揽一等奖,撰写的论文更获国家级奖项并发表。

  从县骨干教师到市级学科带头人,她的成长轨迹里写满“突破”:牵头成立英语教研共同体,每周组织跨校磨课;为乡村学校送教时,她带着自制的单词卡片和多媒体课件,在斑驳的黑板上画出英语世界的彩虹。2017年获评“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”时,她正带着年轻教师备战市级赛课:“一个人走得快,一群人才能走得远。”

以光为引,待花开满径

  暮色中的办公室里,吴海燕常对着毕业相册微笑。那些曾经害羞的留守儿童,如今有的成了英语专业的大学生,有的在支教岗位上延续着温暖。“教育是场漫长的光合作用,”她轻抚着教案本上孩子画的小太阳,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站成一棵树,把根扎进教育的沃土,让枝叶迎向每个需要光亮的孩子。”

  二十四载春秋,她用爱与智慧在三尺讲台刻下诗行:不是所有翅膀都生长在天空,有些翅膀,是老师用耐心和坚持,在孩子心里一点点织就的。当岁月染白鬓角,她依然是那个蹲下身听孩子说英语的“Miss Wu”,用永不褪色的教育初心,让每朵花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,绽放最耀眼的光。(华文高)

上一篇:用爱浇灌希望 以心点亮未来——记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实验小学教师 高秋芬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