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—— 崇阳县委党校开展红色文化现场教学活动

来源:楚华看点     时间:2025-05-16 09:10:30    浏览量:
分享到:

  党旗映红深山 旧址传来 “活教材”

  5 月 9 日,在崇阳县沙坪镇殷家冲的湘鄂边中心县委驻地旧址,党旗在翠绿的山间高高飘扬,激昂的红歌声响彻山谷。崇阳县委党校 2025 年上半年主体班的 200 余名师生,在常务副校长胡向辉的带领下,走进这座隐匿于深山中的革命老区,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现场教学之旅,让沉寂的山村瞬间充满活力。

  党史专家 “开讲” 揭秘苏区峥嵘岁月

  “1926 年,北伐军途经崇阳,在大沙坪一带战斗的同时,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……” 在湘鄂边中心县委驻地旧址,县老促会副会长、党史专家李玉娥以时间为脉络,为师生们生动讲述了崇阳早期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历程。从 1927 年沙坪党支部成立并揭开鄂南秋暴的序幕,到 1934 年湘鄂边中心县委在殷家冲成立,领导开辟横跨多县、面积达 4000 平方公里的苏区,李玉娥的讲解仿佛打开了一扇历史的大门,让大家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难环境中开拓进取的伟大壮举。她特别指出,这片红色土地曾是湘鄂赣省委重要的后勤基地和兵源补充基地,在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英烈事迹感人 军民鱼水情动人心

  在讲述过程中,李玉娥提及了一系列令人痛心又肃然起敬的英烈事迹。崇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彭制在 1927 年开展革命工作时,于侯王庙不幸被反革命分子抓捕,最终在肉饼桥壮烈牺牲;1928 年,中共崇阳县委书记黎指明牺牲于庙铺。更令人动容的是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:钟期光驻户的大娘,毅然将儿子陈新潮送到中心县委当红军,让其成为钟期光的警卫员。1934 年秋,钟期光在前往台山工作的途中遭遇国民党反动派围攻,危急时刻,陈新潮机智地与钟期光互换衣服,并朝相反方向开枪,吸引敌人注意力,最终为保护革命领导人而壮烈牺牲。这些真实的故事,让现场师生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
  湘鄂边中心县委驻地旧址也历经磨难,先后 6 次被焚烧(国民党烧了 3 次,日本鬼子进山烧了 3 次),曾经拥有 200 多人、几十个天井的村子,到解放前夕仅剩下 70 多人,旧址的断壁残垣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斗争的残酷。

  沉浸式教学引共鸣 乡贤与学员深受触动

  “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……”80 多岁的庙铺村老人陈隽华感慨地说。当天,30 多位家乡贤听闻党校开展现场教学活动,纷纷赶来全程参与。学员们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,深受感动,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,教学结束后,大家仍久久不愿离去。“虽然山高路陡、通信不便,但这一趟来得太值了!” 副校长贺洋深有感触地表示,通过这次现场教学,大家不仅深刻体会到了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,更真切感受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深情。

  传承红色使命 助力崇阳现代化建设

  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我们要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!” 在活动总结中,胡向辉强调,党校将以此次现场教学为契机,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与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,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。学员们也纷纷表示,在今后的工作中,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,为加快打造全国美丽乡村典范县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阳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此次红色文化进党校活动,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,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使命的传承。崇阳县委党校通过创新教学形式,将红色旧址转化为 “活教材”,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,为全县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。(李玉娥 华文高)

上一篇:比作风看实干 比成果看实绩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