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速写:ICU 里的生命 “摆渡人”—— 郑晓军代表纪实

来源:楚华看点     时间:2025-07-08 14:56:58    浏览量:
分享到:

【生死线前的坚守者】

在通山县人民医院 ICU 病房,56 岁的郑晓军身着墨绿色急救服,穿梭于监护仪与病床之间。屏幕上跳动的生命体征数据、仪器的蜂鸣声,是他坚守 26 年的 “战场背景音”。作为咸宁市人大代表、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学委员,他用一句 “ICU 里救活的病人远比没救活的多”,道尽与死神博弈的信念。自 1993 年从咸宁医学院重症医学专业毕业后,他累计值守 2000 多个夜班,办公室的手术台边、走廊长椅都曾是他短暂休憩的 “床”,最高纪录单日收治 10 余名危重患者。

中间是郑晓军代表

【与死神赛跑的 “时间猎人”】

• 典型救治案例:

• 2023 年 11 月,76 岁患者误服杀虫剂中毒,他带领团队连续 70 小时实施 CRRT 治疗,历经 73 天抢救成功;

• 2014 年,成功救治通山县首例甲流危重患者;

• 2016 年暴雨山体滑坡中,连夜组建急救队奔赴灾区;

• 2025 年,为 89 岁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并康复。
       • 数据印证实力:科室收治 1477 例急危重症患者,心衰、呼衰等救治成功率达 89%,100 余例酮症酸中毒、热射病等急症实现 “零死亡”。

【铁律锻造的急救铁军指挥官】

作为科室负责人,郑晓军首创 “请进来 + 送出去” 培训机制:邀请省级专家授课,选派骨干赴同济、协和进修;设立 “急救技能擂台赛”,要求医师掌握 18 项核心技术(如气管切开、体外除颤)。他推动建立 “黄金 4 分钟” 应急预案:从接警到出发不超过 8 分钟,患者入院 30 分钟内完成初步评估,将通山 ICU 打造成反应迅速的急救团队。

【病房与会场间的 “民生传声筒”】

作为连续两届咸宁市人大代表,他将临床观察转化为民生建议:

• 《关于加强基层急救体系建设的建议》推动全县 12 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标准化急救设备;

• 《关于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的建议》促成县域危重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开通。

他用 “医生的责任大于天” 的誓言,将医者仁心延伸至公共卫生领域,获评 “湖北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先进个人”,团队发表 6 篇核心期刊论文,患者赠送的 23 面锦旗中,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 是对其 26 年坚守的缩影。

【后记:双重身份的生命答卷】

从医学生到 ICU “掌门人”,从医师到人大代表,郑晓军以 26 年光阴(累计超 2000 个夜晚值守)诠释 “除人类病痛” 的初心。在生死交界的 ICU,他既是抢时间的医者,也是护民生的代表,用专业与担当在生命线上筑起 “守门人” 的丰碑。

核心亮点提炼:

1、专业深耕:26 年 ICU 临床经验,高难度病例救治成功率领先;

2、团队建设:创新培训机制,打造高效急救体系;

3、履职担当:将临床需求转化为政策建议,推动基层医疗资源升级;

4、精神内核:以 “坚守” 与 “仁心” 诠释医者与代表的双重使命。

 

上一篇:武宁县:护“未”成长 人大在行动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